丁马甲鱼-山东聊城临清特产
丁马甲鱼,又名“黄运甲鱼”,山东省临清市魏湾镇特产,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因原产于该镇丁马村的马家湖而得名。该地甲鱼养殖历史悠久,所产丁马甲鱼个大裙肥、肉细味美,是中国水产品第一个-绿色食品,有相当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。
据《诗经·鲁颂·閟宫》记载,中华鳖之文化始于山东。又据《清平县志》(清平县1956年建制撤销。其辖区分别划归临清县和高唐县。)记载:公元前5-3世纪时(战国时期)赵简子就开始人工养殖甲鱼,以壮雄师;原清平县丁马村西北有一湖,叫马家湖,这里绿树成荫,碧波荡漾,风光秀丽,环境优美,气候宜人,盛产甲鱼。公元923年-942年,后唐皇帝李嗣源、后晋皇帝石敬瑭先后曾在此驻扎17年,屯兵万余,曾时军中瘟疫肆虐,嗣源百般焦急。百姓告知食鳖可防治瘟疫,遂捉而食之,疫情迅解,李嗣源赞誉马家湖丁马甲鱼为“圣鳖”。 《清平县志》还记载了马家湖为明清宫内养殖特供御品丁马甲鱼的历史。清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都要御临原清平县清阳驿馆(临清魏湾),一赏马家湖烟雨,二品丁马甲鱼美味。并题字:“黄运甲鱼甲天下,天下烹饪看客家”。”因此,“丁马甲鱼”又叫“黄运甲鱼”更名动天下。
丁马甲鱼
品质特性
丁马甲鱼,体形椭圆,8对肋板骨明显,前窄后宽,体薄片大,裙边大而厚,背甲土黄色或茶褐色,腹甲淡黄色。因原产于该镇丁马村的马家湖而得名。
丁马甲鱼
营养价值
甲鱼是天然的营养宝库,是一种高蛋白、低脂肪的肉类食品。除含有很高比例蛋白、丰富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外还富含一些特殊的营养物质。如胶原蛋白、多糖、卵磷脂、激素等多种活性物质,这些特殊成分成就了鳖的滋补作用和药用价值。如胶原蛋白、多糖、卵磷脂、激素、不饱和脂肪酸、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等多种活性物质,这些特殊成分成就了鳖的滋补美容药用价值。
药物价值
中华鳖作为传统的名贵药材,药典规定可用鳖甲入药。中华鳖含动物胶、胶蛋白、维生素D及碘、人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17种氨基酸,以及钾、钠、钙、镁、磷、铁等10多种微量元素,具有滋阴清热、平肝益肾、破节软坚及消瘀功能。其裙边中含有大量维生素B17,可预防癌症。
鳖全身是宝,鳖甲、头、肉、血、胆等都可入药,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鳖甲胶可软坚散结、活血化瘀、滋阴、补血、退热、消瘀;鳖肉可治久痢、虚痨、脚气等病;鳖甲主治骨蒸劳热、阴虚风动、肝脾肿大和肝硬化等;鳖血外敷可治颜面神经麻痹、小儿疳积潮热,并有急缩走血的功能,兑酒可治妇女血痨;鳖卵可治久泻久痢;鳖胆汁有治痔瘘的功效;鳖头干制入药称“鳖首”,可治脱肛、漏疮等。《中药大辞典》记载的用药部位就有8种之多。鳖还被人们认为是很有效的壮阳剂。日本东京大学药学部研究认为,吃鳖可以快速消除疲劳,提倡运动员比赛前服用鳖汤。
直达链接